本篇文章1762字,读完约4分钟

作为《大国空巢》的作者,人口学家傅宪益以其独特的人口观点而闻名。近日,易富贤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劳动力短缺的背后是中国人口的结构性矛盾。未来十年左右,为了改善中国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儿童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也是突破之一。 民工短缺的背后 第一财经日报: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十年出现民工短缺。你如何从人口学家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易富贤:自2003年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一直存在“劳动力短缺”。由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民工荒”戛然而止;然而,2010年后,劳动力短缺又回来了;2011年和2012年,全线处于紧急状态,珠江三角洲处于紧急状态,长江三角洲处于紧急状态,甚至曾经是主要劳动力输出省份的江西、四川、湖南也处于全面紧急状态。 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冷热现象实际上可以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解释。2010年人口普查证实,1996年至2010年的平均生育率仅为1.4左右,远低于人口的代际更替水平,中国的总生育率持续下降。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中青年劳动力的变化最为敏感。2002年,中国20-39岁的中青年劳动力达到4.5亿的高峰,2003年开始负增长。2003年后,中国经历了农民工短缺。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加快后,劳动力短缺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这一次,它从根本上不同于2004年的劳动力短缺。不仅20岁至39岁的人口迅速减少,而且19岁至22岁的人口在2009年达到高峰后开始急剧减少。 根据2006年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15-64岁的总劳动力将在2016年达到峰值,但201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将开始出现负增长。 日报:民工短缺与就业困难并存。你如何解释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 易富贤:中国坚持低生育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庞大的人口导致了就业压力。作为一个国家,什么样的生产水平,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就业机会更多地取决于人口,而不是人均收入。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消费市场、需求和就业机会。 世界经济正在进入消费品过剩和多样化的时代。现在缺少的不是生产者,而是消费者。在正常社会中,两个消费者提供一个工作机会。我比较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发现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50%或更低。中国目前失业问题不严重的原因是国际社会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目前,首先,中国年轻劳动力正在迅速减少,大量企业将转移到印度等年轻劳动力丰富的国家;第二,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发达国家的购买力下降;第三,发达国家将保护制造业,以确保国内就业困难后,扩大新的产业。 这三个原因将导致国际社会向中国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而中国国内需求市场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大量中老年人将失业。中国将面临“年轻劳动力短缺”和“中老年劳动力过剩”的长期共存。 日报: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你认为中国目前和未来的劳动力供应情况如何?易富贤:从日本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力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由于长期的低生育率,日本15-64岁的工作年龄人口总数在1990年代后增长非常缓慢,1995年后开始负增长。从1995年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仅为0.9%。中国现在不仅面临劳动力短缺,还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中位年龄将从现在的35岁增加到2030年的44岁。中国的工业升级将越来越困难。然而,中国年轻劳动力的短缺可能会降低“中国制造”,而不是提高其质量。 中国15-64岁的总劳动力从1979年的5.6亿增加到2012年的10亿。目前,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20-39岁的中青年劳动力减少到4.2亿,比2002年减少7%,2032年将减少到2.9亿。 社会对19-22岁人口的变化最为敏感,这是企业需要的最具活力的新劳动力。这是大学年龄人口和军队年龄人口。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国19-22岁的人口在2009年达到历史峰值(1.05亿),然后迅速减少,2019年只剩下5700万,十年间减少了近一半。 劳动力短缺并不意味着充分就业,相反,失业率会更高。日本劳动力短缺后,失业率从1980~1989年的2.5%上升到2000~2009年的4.65%。中国不同于日本。中国有大量的“过剩”中老年劳动力。产业升级后如何就业?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易富贤:用工荒背后的中国人口结构矛盾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3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