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0字,读完约4分钟
21世纪:你认为我们自主品牌企业在汽车技术方面的相对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杨加林: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是通过“逆向工程”或从国外咨询公司购买技术图纸获得的,除了成本较低外,没有比较优势。
就汽车各部分的技术水平而言,车身和底盘悬架属于车架和机械,汽车变速箱也属于传递机械动力的一种机械。发动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汽车的机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机器,直接影响汽车的油耗、排放和动力性能。自主品牌在发动机技术上与国外差距较大。
21世纪:发动机技术差距更大,这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加林:发动机技术的差距源于动力总成产品研发体系的差异,尤其是技术研发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国外汽车公司的R&D技术部门相对独立,与产品设计部门共同负责公司动力总成产品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但是,国内汽车企业的R&D技术人员在组织上属于产品设计部门,只负责完成设计部门指定的R&D任务。没有人真正对公司核心技术的竞争力负责。
其次,国外汽车企业的技术R&D部门拥有相对完整的R&D资源和能力,其不足之处在于外包而不是产品设计部门的资源和能力。但是,国内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主要依赖于设计部门的资源和能力,只有设计部门有空休闲时才能使用,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
第三,国外汽车企业的R&D技术部门有独立进行探索和研究的预算,也接受设计部门或其上级委托的R&D任务和预算。但是,国内汽车企业的R&D预算来自设计部门制定的R&D项目,任何探索都需要申请预算,因此很难全面考虑和选择技术突破的方向。
此外,国外汽车企业R&D技术部门的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更加灵活,以适应技术探索的不确定性。然而,国内汽车企业都采用为产品设计和开发而制定的系统、流程和规范,这往往阻碍了技术研发的顺利进行。
最后,国外汽车公司对R&D技术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待遇水平也相应较高。
《21世纪英文报》:与国外相比,你认为我们自己的品牌投资合适吗?方法正确吗?
杨加林:汽车产品在R&D的投资应该根据R&D链来区分。目前,自主品牌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的投资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在产品研发上游的“产品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与国外相比还是太小了。
《21世纪》:目前,一些合资企业相继推出了新的合资汽车(宝骏、概念车s1、汽车等)。)。从技术角度来看,与自有品牌相比,您有哪些技术优势?
杨加林:合资自主车得到了国外的技术支持,所以他们应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21世纪》:中国自主品牌如何在技术上突破,与合资自主模式直接竞争?
杨加林: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产品R&D体系,特别是专门的自主创新R&D核心技术部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直接与合资的独立汽车和进口汽车竞争。
21世纪:现在国内自主品牌制造商普遍认为很难赶上传统技术,所以他们准备在新能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条路可行吗?
杨加林:这一争论导致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公司被误导,迷失了方向。汽车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发展壮大,所以他们的主流产品应该是有竞争力的,而技术研发应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汽车企业不应把能否赶上国外作为制定技术研发方向的论据,而忽视研发成果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效用。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石油仍将是最重要的交通能源,而燃料动力仍将是最重要的汽车动力。此外,可以预计,燃油价格将继续上涨,中国将不得不对汽车产品的平均油耗设定更严格的强制性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密切关注燃油动力的节油核心技术,以提高其产品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
至于新能源汽车,没有人敢负责任地指出:在未来50年里,什么样的清洁新能源可以大规模替代石油供应?因此,不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产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自主品牌不能为了追赶而追赶,而专注于无法长期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汽车技术。
《21世纪》:自主品牌通过购买欧美公司的关键技术或直接收购欧美公司,走高端自主路线。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自有品牌如何消化?如何评价这条道路?整合如何才能更好?
杨加林:购买欧美破产汽车公司的车型可以快速生产出技术水平更高的汽车,这是一条捷径。然而,模型将会过时,如果我们不注意消化和吸收,我们在将来自己设计新车时将会得到有限的帮助。要消化吸收,必须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这是不够的。
收购沃尔沃是一个特例。沃尔沃的产品研发系统已经保留,它可以继续开发新车型,但其他汽车公司很难有机会效仿。
21世纪:日韩汽车公司的技术路线如何,对我们自己的品牌企业有借鉴意义吗?
杨加林:日韩的汽车工业也是依靠模仿和借鉴欧美汽车公司的技术和方法,在创业初期生产汽车。丰田的创始人在福特公司学习了很长时间,然后回到日本制造汽车。日本和韩国汽车公司的决策者没有合资汽车公司的经验。他们对欧美汽车公司的研究是全面的,而既定的产品研发体系使他们能够模仿技术,理解和掌握技术,最终自主创新和开发新技术,赶上欧美汽车公司的水平。
中国自主品牌主要从合资汽车公司获得经验,但仅从产品图纸到生产销售经验,无法获得产品设计经验,也没有产品核心技术研发经验。
《21世纪英文报》:你最认可我们自己品牌的哪种技术?他们的经验可以作为案例推广吗?
杨加林:目前,吉利的沃尔沃汽车技术是最好的,但这种情况很难推广。
标题:杨嘉林: 自主品牌发动机打分不超过3分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