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7字,读完约7分钟

1.巩固实体经济基础:实现经济“软着陆”的关键[/h/具体表现为:一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由于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困难、劳动力短缺和高成本生存,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其次,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的投资回报存在巨大差异。通过投机和投资赚更多的钱比做实业更好。比较利益促使大量实体经济企业将从产业平台获得的资本投资于非实体经济。第三,没有办法投资垄断行业,竞争性行业的过度竞争导致大量私人资本离开实体经济,成为投机资产的“热钱”。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蓝皮书》(2012),温州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只有35%用于一般生产经营,60%用于投机和高利贷。第四,随着大量企业精英的迁移或迁出,实体经济的大量发展因素丧失。第五,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下降,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和急躁心态。巩固实体经济的基础是避免经济硬着陆的关键。当前,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为产业致富创造市场环境,防范产业“空集中化”的潜在风险。第一,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特别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空实体企业发展空间;第二,要努力减少投机利润,限制投机财富,挤压“投机”经济,创造勤劳致富、创新致富的市场环境,高度重视上游产业过度垄断和下游产业过度竞争造成的“两极分化”。第三,要推动政府和企业共同应对高成本,防止多重因素重叠,过快推高成本,导致大量企业“硬着陆”。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以减税为重点,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第四,必须改革金融体制,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良性互动,还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第五,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套支持企业创新、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转化为“企业行为”的制度体系,解决中小企业“不愿创新”、“不敢创新”、“无法创新”的问题。 二.缓解小微企业困境:确保经济后劲和活力的重要任务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其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根据2011年中国企业调查系统的调查,目前约有15%-20%的中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约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主表示,如果停产,他们会“不干”。为了缓解当前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自2011年10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研究以小微企业为专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2008年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困难,2009年没有订单,2010年劳动力短缺,2011年是多种因素交叉交织影响造成的生存困境。如果说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么2011年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尤其是小微企业,它们面临着多重困难:首先,小微企业面临着空.不断压缩的利润原材料、资源和环境的成本不断上升,全方位的“高成本”和不可避免的“高税费”被两头挤压,利润微薄;二是小微企业陷入更为严重的融资困境,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第三,小微企业面临更加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的深层原因是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市场扭曲,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下游产业的“两极分化”。上游“资金来源、土地根、能源流动、物流路桥”高度垄断,土地、资金、能源等关键生产要素供给缺乏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行业下游企业竞争过度,利润微薄。第二,工业和金融的两极分化。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环境,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利润“薄如刀锋”,而依靠息差“钱生钱”的银行利润丰厚。三是供应链中大型企业的优势和小微企业的劣势形成的“两级分化”。借助强大的竞争地位,一些大企业故意拖欠中小企业的支付资金,使得小企业难以为继,往往成为“三角债务”中最弱势的群体。 缓解小微企业的困境是确保经济活力和活力的重要任务。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不仅在于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输血”,还在于加快改革,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全面提升小微企业的“造血”功能。为此,首先,我们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其利润率和市场风险抵御能力。有必要将一些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移植”到小微企业中,通过“减税和减费”的方式有效地减轻企业的负担,并“少拿多给”,帮助它们轻装上阵。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和导向作用,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其运营的市场风险。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营造信贷资源平等利用的融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形成“门到门”的融资体系,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第三,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创造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法律保护的环境,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小微企业升级阻力。同时,小微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内在实力,借助市场竞争和淘汰机制,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生存压力”走向“转化力量”。第三,民间金融的阳光:金融体制改革的硬仗温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的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从私人资本提供者的角度来看,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限制、股市的低迷以及存款负利率,私人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大量资金流向私人借贷;从私人资本需求者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借款者是中小企业,它们在正规金融体系中融资困难,不得不在体系外寻求融资。正是因为民间资本的供求双方都面临着困难: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求双方转向民间借贷,供求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民间资本显得高利贷化。在当前的金融体系改革中,民间金融的阳光是一场硬仗。一是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面“阳光地带”,规范运作。我们不应该打击和禁止民间金融,而应该规范“招聘担保”,并使之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高利率贷款不应在地下疯狂增长,而应在地面上合理发展。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更加注重民间借贷的法制建设、监管体制改革和金融制度创新。二是引导民间资本为中小企业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基层金融支持基层经济的“门到门”金融结构。借鉴发达国家社区银行和我国农村银行的经验,逐步放宽民间资本设立区域性民营中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民营中小银行的设立,逐步将现有符合条件的民营金融机构改造为规范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第三,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市场化、管理化的基准利率体系,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上限和下限,民间金融“高利贷”的生存空间减少/0/。第四,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分级监管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多元化和层次化。要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探索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型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机构放在地方的监管模式。要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在市县的监管能力优势,赋予中小金融机构法人在市县基层金融中的监管权力。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辜胜阻:前瞻2012年“两会”经济热点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