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75字,读完约7分钟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要求”是“五个坚持”中的第一个,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可能对实体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何立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反映了国家坚持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本质要求。我们看到,在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方面,银监会提出在机构准入、贷存比评估、资本计量和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积极推进差异化监管政策;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强化涉农金融服务差别化监管政策,鼓励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但这些措施能否保证在具体的银行贷款项目管理中得以实施?
因此,现在最迫切需要澄清的问题是,金融如何才能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行政命令真的能影响资金流动吗?改善真实经济环境最困难的挑战是什么?
1月11日,《中国时报》记者专访了何丽萍教授,请他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中国时报》:决定资本流向的是环境,而不是政策?由于金融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金融资本将不可避免地继续流向高回报地区。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的决定性或指导性作用有多大?金钱通常比政府更敏感。防止资本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
何丽萍:应该说,政策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的,会对资本流动产生影响。政策起着导向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在通过行政手段决定自己的资本配置时,不强迫金融机构违反市场规则。当市场对资金有强烈需求时,由于其丰厚的回报和相对较低的风险,金融机构有必要不从事相关活动。例如,当债券市场收益率更高、更安全时,金融机构肯定会为了自身利益将资金流向这一方面。
但是政策也可以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例如,就中小企业贷款而言,当经济周期发生变化时,许多金融机构可能会抛售这些中小企业客户,将资金集中用于支持大客户。为了避免这种趋势,主管部门可以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中型金融机构,本着降低风险、追求长期回报的原则,专门为中小企业设计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配置。
政策还可以通过税收和信息服务等间接措施,帮助促进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融合。
一般来说,政策可以发挥作用,但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行事,否则,所有的政策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国时报》: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真正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具体银行贷款项目的管理中,如何落实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要求?
何丽萍:一方面,要有一些以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为基础,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专业化中小金融机构。这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那些大型金融机构也可以面对“三农”和中小企业,但它们必须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否则,他们的服务强度和注意力可能会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这也必须考虑在内。
《中国时报》:如果以温州为例,资本链断裂的中小企业能否长期获得量化宽松政策的支持?
何丽萍:在那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我觉得情况可能会更复杂。
大量中小企业负债率过高,导致资金链断裂,这可能隐藏着不同的原因。显然,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地认为自己能不能提供,而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些企业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受到市场的惩罚,这是合理的。有些企业自身的经营行为并不差,但有其他原因造成的困难。显然,这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然而,谁会有所作为呢?这种差异将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需要了解当地的现实和历史背景。此时,政府一方面应强调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应强调在风险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应保证合理的金融支持。例如,当一些大银行的本地分行出现问题时,大银行的总部应积极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的实质,并通过银行系统内的金融安排加以缓解。
《中国时报》:开放民间资金顺利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能否保证成为中小企业急需的活水之源?
何丽萍:一方面,我认为开放是正确的,它意味着很多事情。这不仅仅是一些新金融机构的出现,而是现有金融机构的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督和指导。许多基层金融机构,有些行为不规范,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有些经营者带着追求暴利的心态进入金融领域,他们没有诚信经营。对于这种情况及其可能的风险,主管部门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并有足够的有效手段尽早发现和制止问题。
因此,一方面要强调公开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有效的监督。
《中国时报》:在相关金融政策方面,改善实体经济环境最困难的挑战是什么?
何丽萍: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关系是互补的,但我们应该避免一些不完整的观点。
我们强调金融部门支持实体经济,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吸收存款人的资金后,就应该把所有的资金借给实体企业。金融部门的业务包括许多方面,如信贷;例如,证券,包括债券和股票,通常被称为直接融资。间接情况还包括租赁和担保等。事实上,同一个金融机构要做很多事情,但不能说金融机构做的一切除了贷款与实体经济无关。这一界限需要把握,即有多少资金从金融机构,特别是社会,最终流入企业部门。总的来说,这一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期内金融部门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这是一个每个人都会注意的指标。在这次金融会议上提到的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是试图显示有多少资金从金融部门流向实体经济。这个概念很有参考价值。
在影响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泡沫可能会出现在某些部门或领域。所谓泡沫是指这个领域或市场的价格偏离价值和正常的社会供求关系。这些泡沫伴随着大量资本流动,有时会影响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例如,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实体经济,但前提是房地产市场处于正常状态,没有大的供求脱节,也没有大量的主导和投机因素。
如果有许多所谓的短期房地产投机者,伴随着大量的资本流入,这个市场将有泡沫,成为所谓的虚拟经济。因此,判断一个行业或部门是否为实体经济,取决于该行业或部门的相关经济指标是否总体正常,不能简单划分。
中国时报:加快金融多元化的综合改革,还是政策融资机制和商业机制的结合,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可持续的支持?
何丽萍:中小企业的问题是长期性和结构性的,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一些已经出台或可能出台的新措施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但需要进行一些程序性的制度调整,包括金融部门本身应该更加开放,中小企业的一些行为应该进行调整。还应提高企业信息或企业当事人个人信息的真实性、透明度和稳定性。
目前,决策层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非常愿意通过政策上的一些努力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不应该期望这个问题在短期内能够完全解决。
标题:贺力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须尊重市场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