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北京2月23日电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促进就业是一项国策,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第一年整体就业情况如何,就业困难和招聘困难问题是否有所缓解,下一步就业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辛长兴。
开业情况总体良好
辛长兴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就业困难180万人,城镇失业55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低于4.6%的控制目标。
“做好就业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确立就业优先战略,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信行说。
第二,中国经济仍处于较快发展区间,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他说:“第三,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副部长强调,我们不仅要充分估计就业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还要看到解决就业问题的有利条件,增强信心,克服困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防范和缓解失业风险,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压力和矛盾依然突出
“应该说,目前和今后的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副部长坦言,“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他强调,特别是当前,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集中反映了就业总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辛长兴强调,这表明在劳动力总供给超过需求的背景下,劳动力的质量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了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即一些企业对想招的人不满意,而一些工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要解释原因,我们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就需求而言,在一些地区很难招到工人,而且很难向中西部地区扩散。这一方面说明企业的就业需求旺盛,同时也说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不到位。随着中部地区的崛起、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及相关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正在加速发展,同时承接了一部分从东部转移过来的加工贸易产业,就业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但在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仍在推进。必须有一个库存调整的过程。大多数都是增量部分。东部对劳动力的需求仍然很大,因此劳动力存在结构性短缺。”辛长兴说,“特别是春节过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随着工人们在元宵节后返回城市,这个问题正在逐渐缓解。”
在数量结构性短缺的背后,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技术工人的供应多年来一直短缺。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如何使工人技能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出路在于加强职业培训。
为了缓解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加强就业服务,搭建对接平台,加强教育、住房等基础公共服务,使部分符合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关键是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和归属感。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专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