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1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热点。 肩负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中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任。七大重点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资金、资源和政策投资。 但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承担这一重要任务吗?如何处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政府在发展新产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发达国家和我们来说都是新生事物,每个人几乎同时开始研发和应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告诉记者,这意味着我们不一定要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而是可以直接到达全球技术和产业的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他认为,除了后发优势外,中国发展新产业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新技术的产业化能力和市场需求潜力上。产品制造能力和支撑体系是中国的强项,从市场需求来看,我们的大需求是初始需求,而发达国家是替代需求。因此,“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国有条件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h/例如,在过去,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领域的直接参与和投资似乎相当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领域的技术相对成熟,有直接的先行者可以模仿和学习,不确定性小。”。然而,当经济逐渐被创新驱动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角色需要从“直接参与者”转变为“环境创造者”。 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要素组合优势 21世纪: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105)》,将改革开放以来的整个产业作为规划对象。你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如何? 刘世锦:应在中国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观察和理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和潜力。从工业化的历史来看,在大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发展的重点一般经历了轻工业、低附加值的重化工业到高附加值或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等阶段。中国工业发展地区间不平衡。总的来说,中国正处于向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转型的阶段,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升级。这种升级表现在采用新技术、工艺、设备、管理方法甚至商业模式,其中一些在发达国家已经存在。我们需要学习、介绍和应用它们,这对他们来说是老的,对我们来说是新的;其中一些对发达国家和我们来说都是新的,每个人几乎同时开始开发和应用它们。在我们现在谈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这两种情况是存在的。后一种情况是我们可以利用的重要后发优势,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不会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但可以直接接触全球技术和产业的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21世纪:除了后发优势,中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刘世锦:除了产业升级的需要,中国有许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在要素组合上有独特的优势。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在过去,中国通常是一个追逐者,往往与先驱者有很长的距离。然而,在这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在某些领域,如新能源汽车,中国的一些企业有着相当好的技术基础,这与先行者相差不远,并且有潜力跟上或领先于当地。当然,我们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新技术的产业化能力和市场需求潜力上。产品制造能力和支撑体系是中国的强项,市场需求规模也处于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大量需求是初始需求,而不是替代需求。例如,中国正处于汽车大众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如果新能源汽车此时能够达到商业竞争力的水平,那么大量消费者在首次购车时就可以购买新能源汽车。因此,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中国有条件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刘世锦:政府应从“直接参与者”变为“环境创造者”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