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0字,读完约4分钟
几十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因素总体上没有变化;然而,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因此,中国经济应该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的进程。
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平稳快速发展?
“我的看法是,三句话:几十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因素总体上没有变化;然而,制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因此,中国经济应加快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进程。”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3月17日举行的中国发展论坛2012年年会“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与结构调整”经济峰会上发表了讲话。
马建堂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央政府的积极调控以及一些深层次的因素,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这一趋势在今年1月和2月基本上继续。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建堂把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基本因素概括为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先看看中国的城市化。”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增长约0.83个百分点。然而,中国的城市化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为便于比较,马建堂选取了2010年主要国家的城市化率数据。“2010年,我们的城市化率不到50%,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66%。因此,中国的城市化仍有很大的空空间。”
马建堂认为,城市化将极大地改变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从消费模式来看,如果农村居民先向城镇转移,再向县域城镇和地级以上城市转移,人均消费支出将快速增长,城镇化率将催生强劲需求。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基础设施投资肯定会快速增长。"如果一个经济体有强劲的需求,它能不增长吗?"
马建堂接着解释说,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空是城市化,工业发展是工业化。“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结束了吗?没有尽头。”马建堂介绍说,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人民大学合作研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工业化进程指数低于60%,而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指数仅为35%,这意味着中国工业化进程远未结束。
“我个人认为,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工业生产能力的相当大一部分服务于世界市场,因此不可能简单地将国际公式应用于中国工业结构和第三产业结构的比例。”
关于市场化,马建堂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改革。改革将激发活力,提高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改革肯定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制度活力."
马建堂说,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必将有助于中国的发展。
“在第二句话中,支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在过去已经减弱,对快速增长的制约在增加。”马建堂认为,首先是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弱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几乎处于无限供给状态,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目前,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减弱,人口红利正在减少。
“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这也表明儿童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正在下降。以上是老年人口,以下是儿童,中间是劳动力资源人口。”马建堂表示,2011年,中国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的比例首次下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值得仔细研究。
马建堂表示,根据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现在有100名就业人口需要供养20名老年人,而且这一比例还在快速增长。“劳动力在减少,老年人口在增加。不可能不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日益突出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对资源和能源的强劲消耗。”马建堂说,从资源环境和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此外,污染和排放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大转移方式和结构调整力度,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马建堂说道。
标题:马建堂对中国经济的三个判断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