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25字,读完约6分钟

养老金进入市场的消息总是影响市场各方的敏感神经。 4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尹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办法。本办法颁布实施后,需要对委托投资运作进行统一调整。尹指出,下一步,根据国务院指示,人保部将继续深入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作模式、管理机制和政策措施,努力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促进基金保值增值,维护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权益。 3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余额1000亿元的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配置更多的固定收益产品以维持和增值。 去年12月,新任命的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首次建议养老金应该投资于资本市场。此后,郭树清多次表示“欢迎养老金进入市场”,这一政策目标也得到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委员会的积极响应。 事实上,作为金融子行业中最灵活的信托,一直没有太多的机会来充分发挥养老金的投资和运营。据了解,中信信托、中国信托业、上海国际信托和华宝信托已获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其中中信信托和华宝信托具有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两种资格,中国信托业和上海国际信托具有受托人资格。 此外,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的境内委托投资主要通过华夏、嘉实、博世、南方、鹏华、长盛、益方达、国泰、招商局、大成、郭芙、工银瑞信、广发、海富通、惠天富等18家基金公司以及CICC和中信证券(600030 等16家基金公司实现,2004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了第二批“征求意见稿”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社保基金管理公司从基金公司向券商和信托公司的扩张,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然而,不幸的是,没有一家信托公司有幸成为社保基金的管理者。 近日,《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杨燕绥,就信托公司参与养老金管理和运营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信托文化与养老金需求相匹配 中国商报:你一直呼吁按照信托来管理养老金。你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杨燕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缺乏产权的识别,产权不清,产权保护不到位。产权的界定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信任应该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内容之一。要大力推进信托发展,宣传信托文化,完善信托法律,培育信托平台。然而,前提是以现代方式界定产权和产权,信托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信托的核心内容是信托和委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为别人理财的财产都是属于别人的,不能放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也不能贪图别人的财富。此外,应维护财产所有人的财产权。此外,信托进行的资产管理领域也相对广泛。与其他资产相比,养老金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账户锁定、长期积累、规模巨大、人身安全和强烈的政治敏感性。首先,在保护产权方面,2006年,中国保监会保持其长期产品独立于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之外,这是一个进步。第二,经营多元化,养老金数额巨大,保值增值需要多种投资手段和方法。信托作为一种资产管理手段,具有灵活的属性、较少的限制和广泛的领域,正好满足了养老金多向投资管理的需要。第三,养老金追求滚雪球效应,而信托在信托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资产管理。第四,信托管理收取管理费,以约束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利益,从而使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有鉴于此,信托文化和养老金需求非常匹配。 日报:在你的理论中,你反复提到你应该向日本养老信托银行学习。这是什么样的考虑?杨燕绥:日本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的信托银行帮助老年人购买公寓、私人医生、护理、旅游和其他服务。信托已成为老年人的财务规划者和服务购买者,并已成为购买老年服务的领导者。因此,可以协商价格,保证质量,促进养老服务产品的标准化和产业化。 信托并没有真正走上“信托之路” 日报:与银行、券商、基金和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公司在中国养老保险运营体系中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杨燕绥:信托公司的本质很容易成为养老金的受托人。障碍并不多。银行只能成为托管人,但不能投资。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不能被委托,所以它们需要银行的委托。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都是投资经理。如果他们需要申请资格考试和建立信息、档案和服务系统来成为受托人,他们可能不愿意这样做。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只要有利于养老金的收入和稳定,信托就可以投资,信托功能齐全,符合各种信托文化。信托最适合养老金管理。 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信托公司并没有进行这种资产管理,它们在圈钱,在养老金领域圈钱并不容易。企业年金完全以信托的方式进行,信托公司不喜欢这个领域。他们在房地产和矿产领域到处圈钱,却不走真正的信托之路。 如果信托在参与养老金运作方面有缺点,它就不能提供巨额利润。它需要信任,注重长期产品,追求雪球效应,这实际上是一种优势。 日报:目前,在社保基金的18名经理中,有16家基金公司和2名经纪人。信托公司从未出现在上述名单上。在你看来,原因是什么? 杨燕绥:信托公司的投资能力仍然不好。中国的信托公司不地道,不伦不类,其灵活的属性导致各方面能力的缺乏。此外,从信任的角度来看,中国也缺乏产权保护。 日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信托业给人留下了“坏小子”的印象,目前正处于重塑行业形象的时期。然而,由于之前的整顿,行业的发展经历了波折。这个历史因素会影响信托公司参与养老金管理吗? 杨燕绥:经过几次洗牌,中国信托业已经建立了相当正宗的信托公司,本质上是信托公司。然而,他们不做信托,只坚持资产独立和滥用资产管理。事实上,它们要么更接近银行或证券,要么正在重复中国资本市场的圈钱行为。 虽然中国信托公司的资产是独立的,但它们基本上没有资产管理能力,这是中国信托行业的一种扭曲状态。然而,企业年金的受托人更接近信托的本质。 日报:你对信托公司参与养老金投资业务有什么期望?在公司层面,什么样的信托公司能够承担这一重要任务? 杨燕绥:前景非常广阔,但关键中国应该注意产权的定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建一个信托基金会,才能明晰产权,才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建立一个真正的信托公司。这是前提。 信托公司需要根据信托的原则和特点建立信托基础和专业精神。他们应该追求雪球效应,做好资产管理,建立信任基础,回归信任的本质特征。

标题:杨燕绥:信托文化和养老金需求非常匹配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