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00字,读完约8分钟
对于企业来说,考虑到长期转型及其对信贷市场的依赖,宏观政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在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只要这种政策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企业就有足够的时间应对其对转型的不利影响;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只要这种政策能够在短时间内被预期,企业也可以用低成本资金来加速其升级。可以看出,持续的、可预测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企业转型。 由于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正处于本世纪以来最复杂的历史时期,企业转型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转型的状况如何?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企业转型?新兴战略产业对企业转型意味着什么?就上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 如何理解企业转型? 中国经济时报:企业转型是指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经营方式的行为。对此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你怎么理解它? 赵昌文:企业转型应该是一个包容性的概念,不仅应该反映在产业、区域和价值链的分布上,而且应该反映在技术层面、市场结构和管理层面上。我们初步选择了八个方面作为企业转型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市场转型(从出口到内销)、区域转型(从沿海到内陆)、业务转型(从OEM到自主品牌)、价值转型(从低端到高端)、产业转型(延伸产业链或进入新产业)、资源转型(整合产业链资源)、技术转型(提高能效和绿色升级)、管理。当然,以上八个方面的划分并不是基于严格的逻辑判断,而只是基于现实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可用性。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转型? 赵昌文:企业转型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微观基础,也是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国际经济仍处于缓慢而不确定的复苏过程中,美国经济仍处于疲软而不确定的状态,欧洲仍处于深度危机之中,日本短期内难以真正复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也面临着产能过剩、通胀和增长率下降等诸多矛盾。目前,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包括:内外部市场增速放缓;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保持中长期上升趋势;土地使用短缺和更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将继续推高土地成本;虽然人民币不会突然大幅升值,但会继续保持升值步伐;节能环保的压力长期存在;货币政策仍处于相对紧缩的局面。 因此,鉴于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国内经济的复杂性,我们对政府的宏观决策和企业的微观运作提出了16个字,即:政府要“科学判断、统筹安排、市场主导、综合应对”;企业应“冷静观察,主动调整,防范风险,化危机为机遇”。其中,转型是根本选择。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转型的现状中国经济时报:你能谈谈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的转型吗? 赵昌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的转型。 首先,从市场转型的角度来看,国内市场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夏季运行报告》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内销售比例有所上升。2010年1月至7月国内销售比例为86.6%,2011年1月至7月为87.7%。 第二,从区域转型的角度来看,工厂搬迁到内地已经成为许多沿海企业转型的重要途径。 第三,从技术改造的角度来看,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但总体比例仍然较低。主要表现在R&D投资和R&D强度的持续增长。 第四,从企业增加值来看,整体水平较低,制造业利润呈下降趋势。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从2008年到2011年一直上升到危机前的水平,目前稳定在6%以上,但总体上仍相对较低,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由于成本上升,空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一些行业出现亏损。 第五,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试图进入新的产业,但他们是盲目的。根据浙江省的调查数据,金融危机后,超过1/3的中小企业进入了新的行业,其中约有一半的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了进入新行业的方式。同时,中小企业在进入新行业时仍然是盲目的。例如,相当多的制造企业参与房地产开发,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相当多的企业涌入光伏产业。 第六,从资源转型的角度来看,行业整合过程并不理想。企业间的M&A市场波动很大。自2009年以来,总体趋势是下降的。尤其是在2011年,2011年前三个季度仅发生了429起M&A病例。 第七,从单位gdp能耗值来看,有下降趋势,但不稳定。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一直在下降。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降至2.2%,但2010年已升至4.1%。 第八,从品牌建设的角度来看,它仍然落后。根据2010年“亚洲品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的数据,入围亚洲品牌500强的中国品牌数量与危机前没有差异,但入选世界品牌500强的中国品牌数量有所增加。 九。从管理变革的角度看,公司治理水平有所提高。尽管公司治理指数在2009年降至56.89,但公司治理指数在2010年已升至57.84,超过了2008年的峰值。职业经理人的数量可能会迅速增加,管理水平可能会提高。 中国经济时报:请你总结一下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转型的现状好吗? 赵昌文: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转型在提高国内销售比重、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推进管理转型、降低单位产值能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盲目进入新兴产业、品牌建设落后、产业整合不理想等问题。尤其是目前,企业转型遇到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困难,一些在转型中犯了错误的中小企业正在苦苦挣扎,尤其是在温州等地。此外,虽然企业转型的制度和政策供给不断加强,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研发政策、技术改造政策以及地方层面的许多产业承接政策等仍缺乏系统性。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企业转型?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企业转型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根据麦肯锡的全球调查,企业成功转型的概率不超过40%。企业转型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货币政策。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赵昌文: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实体经济,包括货币渠道(如利率渠道、汇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无论是通过货币还是信贷渠道,货币政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融资成本和限制企业融资规模,最终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中国的融资环境与国外大不相同。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银行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远远大于资本市场。以银行贷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衡量,中国的比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银行业是一个极易受到政府影响和监管的行业。因此,货币政策将对企业融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当货币政策趋于紧缩时,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将增加,外部融资规模将受到限制。此时,企业将提高现金持有水平以应对融资约束,这与持有现金的预防性动机是一致的;相反,当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降低时,企业会降低现金持有水平,以降低持有现金的成本。一般来说,货币政策可以从四个方面影响企业转型:企业转型的紧迫性、方向、模式、成本和成功概率。首先,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汇率和利率影响企业转型的紧迫性。如果实施或预期实施的货币政策将导致本币升值,外向型企业的企业转型(如从出口转向内销)将非常迫切。预计利率的提高或紧缩的量化货币政策导致的实际利率的提高,将迫使附加值较低的企业转向附加值较高的业务转型。第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资产价格影响企业转型的方向。如果资产价格呈上升趋势,企业转型的方向将更多地转向房地产和证券投资业务。如果资产价格稳定,企业转型的方向可以考虑进入新的制造业或升级技术。第三,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信贷渠道影响企业转型的方式。M&A是企业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但M&A通常使用杠杆,有时也使用高杠杆,如杠杆收购杠杆收购。因此,信贷市场将影响M&A市场的表现。如果信贷紧缩,M&A市场将趋于不活跃,M&A的数量将会减少;如果信贷宽松,M&A市场将趋于活跃,M&A的数量将会增加。第四,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信贷渠道影响企业转型的成本和成功概率。企业转型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转型过程中,初始投资尚未形成资产,如增加R&D投资而未获得专利等资产成果,或形成的资产流动性差,如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来提高技术含量,这是一种现金流量消耗活动,严重依赖借贷资金。它的成本和成功概率很大程度上受信贷市场的影响。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赵昌文:连续性、可预期的货币政策有利企业转型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