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0字,读完约5分钟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再思考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迅速:自2010年7月以来,香港人民币存量从1000多亿元增加到6200亿元,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增长了近15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思路开阔,措施多样。

与此同时,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日益激烈。特别是近6个月来,由于离岸人民币股票增速放缓,离岸人民币市场首次出现贬值预期,各种疑虑开始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围绕以下大问题进行总结:

(1)在利率、汇率、资本管制等顶层设计改革完成之前,在当前的贸易格局下,中国是否应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和成本是否值得承担?

(3)香港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做些什么?人民币国际化能给香港带来哪些商机?

许多学者和专业人士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使得支持和怀疑的声音并存。这些讨论和争论是正常的,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所必需的。在这里,我想从一个更直观、更通俗的角度,用一个“养子”和“育儿园”的比喻来谈谈我对上述问题的拙见。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观念,那就是他们会不遗余力地生儿育女来赡养老人,并在孩子成群结队的时候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来说就像是“养儿育女”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让人民币的“儿子”慢慢出生、长大、走出去,在贸易结算、估值、投资和储备等领域国际化。

抚养这个“儿子”的原因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对封闭的货币已经开始限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不可持续的。相比之下,尽管美国开始陷入长期的结构性困境,并显示出衰退和老龄化的迹象,但当欧洲债务危机迫在眉睫时,它仍是国际资本的避风港。为什么?这是因为美国有一个“儿子”来赡养老人。无论美国债权国多么不情愿,短期内都不可能实现资产的“去美元化”。然而,美国完全根据自身宏观经济需求制定的货币政策将会挟持整个世界经济结构。因此,今天美国的主导地位与其主宰国际货币体系的“儿子”直接相关。如果中国想要实现获得更大政治和经济话语权的长期目标,它需要让人民币更积极地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换句话说,中国已经到了考虑抚养孩子的时候了。

李小加:“养儿子”与“育儿园”

只有在这一长期目标的框架内,我们才能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长期性,才能以正常的心态看待“养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风险和成本。现在我将对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给出一个简短的回答。

1.在利率、汇率和资本管制等顶层设计改革完成之前,在当前的贸易模式下,中国是否应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从来不是一个自上而下、逻辑完整、计划周密的过程。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改革和所有制改革,90年代的资本市场发展,还是近10年的金融体制改革,都突破了现有的制度约束和传统思维,在缺乏现成完善的经济理论和矛盾体系的支撑下,自下而上地逐步探索。

尽管中国尚未完成利率、汇率和资本管制的顶层设计改革,但顶层设计改革不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这就像父母的经济条件一样,工作条件和住房面积不应该是生孩子的必要条件。如果一切都很完美,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生孩子的最佳时机。

而且,人民币国际化的“儿子”是中国经济和市场力量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财富的积累和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封闭的资本账户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这个“儿子”实际上已经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与其争论它能否出生,不如给它一张“出生证明”,承认它的存在,促进它的发展。

当然,顶层设计的长期缺失最终会制约人民币的国际化。从长远来看,“小房子”养不出“大儿子”,所以父母应该改善基本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让“儿子”健康成长。同时,“养儿子”往往会给父母带来积极的动力和压力,促使他们努力改善“儿子”的成长环境。换句话说,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迫使”必要的顶层设计改革。

李小加:“养儿子”与“育儿园”

至于中国的结构性全球贸易顺差是否会使人民币国际化,我的观点是,中国的贸易结构需要以动态和不同的方式看待。首先,中国今天的全球贸易格局是由中国劳动力和土地的特点、市场力量的发展以及政府宏观货币政策的选择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中国的贸易格局不会保持不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变,将不可避免地给持续了二十年的国际贸易结构带来深刻而持久的变化。盈余和赤字、升值和贬值之间的动态变化将成为常态。全球贸易结构的变化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小加:“养儿子”与“育儿园”

其次,中国的贸易表现因地区而异——总体上呈现顺差,但与许多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等新兴经济体)保持逆差。人民币完全有可能出现区域性波动。因此,虽然人民币的“儿子”在出生时不能马上逃跑,但他可以把它放在身边,在身边抚养。我们不能因为“儿子”暂时不能独立进入这个世界,就否定“儿子”存在的合理性。

李小加:“养儿子”与“育儿园”

有人可能会问,日本和泰国在货币国际化上都失败了,中国是否会效仿。事实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已经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没有先例可循。从经济学和货币理论的角度来讨论其他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经验与中国的可比性不一定合适。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的家庭没有好的“儿子”而断定我们没有“儿子”。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养育自己的“儿子”。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李小加:“养儿子”与“育儿园”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