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1字,读完约4分钟
由于统计局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高于市场预期,一些乐观的分析再次强调,中国经济仍远未硬着陆。然而,更冷静的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在下一步将继续放缓,放缓程度将取决于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前景。
1月17日,统计局发布数据的当天,《中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请他发表看法。
危机远未结束
《中国时报》:外国分析师表示,中国经济即将到来的硬着陆将把持续了五年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带到2012年的顶峰。中国经济今年可能会硬着陆,甚至今年的经济形势也会比2013年及以后更糟。然而,有许多乐观的预测认为,经济将在2012年第一季度实现“软着陆”,在2012年下半年,随着各项政策有效性的显现和国内经济自主增长势头的改善,经济将呈现出逐步复苏的良好态势。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点?
王建:乐观的人不认为世界经济会有大问题,所以他们判断中国经济永远不会有大问题。这种理解没有看到去年美国新一轮的衰退和危机非常严重。我观察和跟踪的最新趋势之一是,美联储网站上发布的m2增长数据显示,在新世纪(002280)以来的第一个十年,如果不考虑美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巨额资金注入因素,m2年增长仅在3000亿美元的正常水平。2008年,美国在反危机方面投资了7500亿美元,但去年它花了多少钱?根据美联储最新公布的数字,这是8660亿美元。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根据截至2012年1月2日的数据,美联储在新年的头两天投资了950亿美元。这不是很严重吗?
因此,中国经济将软着陆的乐观观点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世界经济是一个缓慢的衰退过程,不存在大问题。然而,要观察中国的经济,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世界经济,我们不能听信片面的信念,不理解真理。
我认为这场危机远未过去。巨额有毒资产根本没有解决办法。危机如何过去?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乐观从何而来?
“短期悲观和长期乐观”
《中国时报》:中国政府和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什么?
王建:如何从外需转向内需是一个核心问题。现在很明显,外部需求是不可预期的。一系列情况证明,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也不敢说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也没有人会认为今年的增长会高于去年。
对于中国经济,我们应该保持“短期悲观和长期乐观”的观点,因为中国经济本身就是“短期过剩和长期短缺”。以城市化为例,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4000-5000美元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只有三分之一的实际城市人口。我们使用“真实”一词的原因是,在排除了2.5亿农民工之后,中国目前的城市人口只有4.5亿。如果中国的城市化率提高到与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相当的85%,中国的城市人口将增加8亿,几乎是现在的两倍。想象一下,当城市人口为4.5亿时,以净出口比例衡量,中国产品的净盈余在峰值时不到9%。如果城市人口是现在的三倍,中国不仅会有剩余,而且会严重不足。
事实上,从长远来看,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问题不是需求,而是供给,因为需求问题产生于制度和发展战略,这是中国可以决定是否改变、改变与否的事情。然而,与未来拥有15亿人口的中国相比,实现现代化所必须消耗的资源储备严重不足,不能由中国人在国外购买。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世界资源供给已进入从过剩到短缺的新阶段。最显著的迹象是,国际油价已经从新千年开始时的十多美元上涨到近150美元。虽然有关于国际游资的猜测,但供求关系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陷入了长期衰退。2009年,发达国家石油消费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美国石油消费甚至回落到十年前的水平。如果危机在未来继续加深,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将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而中国经济将在未来15年走上工业化道路。稳定的资源价格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取决于能否调整经济结构,释放未来长期高速增长的需求动力。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王建:最乐观的估计 危机也没过去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7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