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0字,读完约3分钟
展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未来10至15年内,人民币应成为世界主要国际货币1月11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月度经济谈话会上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币国际化在中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停滞,尤其是在对外金融政策的调整方面。例如,在过去,当谈到开放资本账户时,人们会认为它只对外国投资开放。然而,它忽视了对中国居民和企业资本流动的放松管制。从各个层面来看,这给改革带来了很多阻力。 但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开始了人民币国际化。今年,中国与一些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在当时全球经贸增长疲软、贸易融资萎缩的背景下,一系列互换协议的签署为扩大人民币在本地区的结算提供了资金来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除了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人民币也开始在投资领域“走向全球”。2009年6月12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批准马来西亚银行成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这使马来西亚银行能够投资在中国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和债券,包括财政部发行的债券。然后是奥地利。 2011年,人民币国际化再次加速。中国开始允许人民币在海外投资,也允许海外人民币返回中国进行人民币直接投资。这些领域应该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有两条路径。过去,人民币国际化是通过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来推动的,应该是分阶段的。从根本上说,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国内市场的建设、改革和开放。这一趋势在2011年基本上已经出现。”丁志杰说道。丁志杰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应该能够基本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原因是,随着中国国内实力的增强,特别是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应该说它在抵御可兑换风险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11年,人民币在香港市场的价格和汇率上下颠倒,即美元在香港的价格高于中国。从那以后,央行似乎开始有意抛售美元,并推动市场买入美元。特别是去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出现净减少,11月和12月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这是央行的压力测试。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会引起市场恐慌吗?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国际风险的角度来看,在法国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传达的信息表明,20国集团应对国际资本流动进行必要的管理,人民币可兑换可以在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下进行。丁志杰认为,人民币应该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与某种货币竞争,也不是与美元和欧元竞争,而是参与一个共生系统。在未来10到15年内,人民币作为世界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应该确立。
标题:丁志杰:15年内确立人民币的世界地位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