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6字,读完约3分钟
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深化两岸三地金融合作,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深圳和香港的金融合作不断升温。上海已被公认为国内金融中心,并有觊觎国际金融中心的野心。深圳也比华南的金融中心更有影响力。上海、深圳和香港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上海港和深圳港在金融监管和业务发展方面如何互补?上海和深圳应该拥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还是应该与香港“格格不入”?就此,上海交通大学财务系主任潘英丽教授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潘英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金融中心,参与上海市政府“九五”计划,主持上海市政府“十五”和“十一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项目,为决策者提供了许多建议。 上海最需要人气 21世纪:香港已经被公认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潘英丽:为什么中央政府出台政策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首先,这是由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心脏和大脑,决定着整个肢体的活力和活动。 其次,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上海的gdp增长和投资在2008年都大幅下降。上海正面临经济转型,转型的结果是工业和出口。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上海经济转型内在需要。 就国家而言,我们应该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这有利于国内消费的启动和资源配置。地方金融市场不发达,老百姓消费低,储蓄高,地方金融市场的作用对于储蓄能否有效投资至关重要。如果我们从出口中赚钱,我们将把它投资到美国市场。如果美元贬值,我们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财富就会受损。 21世纪:上海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有什么不同? 潘英丽: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指交易所所在地。上海有所有的交易市场,包括黄金、期货、股票、外汇和银行间市场。目前,上海的主要问题是人气。金融中心相当于一个出售许多金融产品的大型超市。金融中心应该和超市一样受欢迎。超市如何变得受欢迎?首先,产品丰富,有许多金融产品和服务。其次,价格便宜,交易成本低,服务价格低,产品质量有保证,没有假冒伪劣,所以大家都来了。 21世纪: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有什么优势?潘英丽:许多城市条件都很好。例如,金融机构和中央企业总部所在的北京是一个决策中心。人们认为掌握政策离中央政府很近,有时有必要游说官员。在北京设立总部最方便,北京的服务业比重高于上海。上海有三个优势。首先,国际金融机构认同上海。上海是20世纪30年代远东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也是一个有着深厚商业文化的地方,比如讲信用,脚踏实地,办事有效率等等。国际公认的良好商业文化。第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有的金融市场都位于上海。现在北京没有交易所,交易所的主板市场几乎都在上海。将来交易所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交易所之外的事情发展是有限的。这样,许多产品交易会越来越集中在交易所,也就是说,中心特征越来越明显,金融交易集中在某一地区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上海已经有了强大的市场基础。此外,它对人才有吸引力,上海更宜居。许多来自中西部的大学毕业生,如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先是去了深圳,然后去了北京,他们愿意从本世纪开始来上海。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潘英丽:沪港深三个金融中心如何错位发展?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