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5字,读完约5分钟

在经历了“五国九地”的扩张布局后,长安汽车(000625)以“空时间空间”开始影响销售。这一次,他们击中的不是微型汽车,而是新R&D系统推出的五款新车型和五款改装汽车。 “长安已经到了质变的时刻。“长安汽车动力研究院院长、技术研发负责人展张松认为,长安汽车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坚持走积极的研发道路,可以用自己的R&D系统在市场上拼搏。他们想看看正在打“技术牌”的长安能否在自主品牌最困难的时候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坚持。 因此,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长安提出了“自主发展、提高利润、战略转型”的口号,三款新车型试图覆盖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三个领域:suv、中型车和入门级家用轿车。 根据长安汽车集团制定的销售计划,今年长安自有品牌乘用车销量将达到40万辆。这是一个大胆的目标。去年长安自有品牌乘用车销量为203,800辆,400,000辆意味着今年长安乘用车销量将增长95%以上,而业内普遍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幅不会超过5%。 市场会证明长安的质变吗?与海外收购路线相比,哪一条更适合自主品牌突破?4月22日,在“中国制造,未来五年如何控制”峰会论坛上,展张松就上述问题接受本报专访。 技术突破需要时间积累 21世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市场层面上始终缺乏核心竞争力。原因是什么?詹·张松:技术需要时间积累。对于国外汽车品牌,有些已经积累了100多年,而自主品牌的技术积累已经超过20年。这一时间差距使得自主品牌在关键技术研发上仍有许多领域尚未突破,这是主要原因。 此外,国家的政策环境、零部件供应体系等因素都需要改善,所以我认为自主品牌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以长安汽车为例,与国外品牌相比,我们R&D团队的工作态度和勤奋程度并不逊色于国外品牌。然而,由于长期积累,国外品牌拥有像工程数据库这样的“软实力”,所以他们对R&D的一些细节比我们更有控制权。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可以花巨资引进设备,但真正的品牌突破取决于“软实力”。“软实力”的主要体现实际上是工程数据库。它包括许多规格、标准、设计评价指标、材料基本参数、数据等,是目前自主品牌需要努力解决的课题。 21世纪:长安汽车如何突破这个话题?詹: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包括建立数据库、建立质量对标室、分析国内外竞争产品的竞争优势等。,并形成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竞争因素,这基本上遵循了国外汽车企业技术研发的历史轨迹。这是来自企业内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看,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带头为R&D的独立汽车企业做点什么。因为汽车公司经常购买一些汽车作为标杆,但这需要很长时间。然而,在美国和欧洲,汽车公司将通过加入联盟来共享相关产品数据的资源,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这种方式值得学习。 此外,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政府和企业本身都应该强化自主创新的投资理念。因为如果不投资和积累技术,企业将缺乏发展的后劲。以长安为例,R&D投资基本年增长率约为5%。从今年开始,长安将有八款新车上市。我个人觉得这些模型在核心部件的设计和研发方面已经超越了过去,这是积累的结果。 长安强调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建设中的集成创新。为什么瑞士手表的所有零部件都可以购买,但一旦由瑞士人组装,它们将成为世界著名的手表?因为在集成创新中不仅有集成,也有创新,这就是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 因此,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他们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包括建模变量和性能变量。这并不意味着整车厂应该拥有所有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但这是一个合作的过程。然而,如果所有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供应商手中,汽车制造商的自主创新能力就会受到损害。因此,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应该共同发展,使双方受益。 21世纪:你认为独立汽车公司要在R&D领域积累多久才能经历质的变化?詹张松:这取决于汽车公司在R&D的可持续性。以长安为例,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投资和积累,今年“8车4机”和“蓝芯”品牌的新技术动力总成将投放市场,这意味着长安的技术研发已经达到了一个质的阶段。 Forward R&D优于海外并购 《21世纪》:目前,一些独立汽车公司通过海外并购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了品牌实力。长安汽车目前的R&D之路是什么?你会考虑海外收购吗?詹张松:海外并购重组可以看作是提高汽车企业R&D能力的一种方式,而长安则采用“五国九地”的模式。长安美国注重底盘R&D,长安英国注重先进的动力系统技术,长安意大利注重造型,长安日本注重室内装饰。通过在五个国家建立R&D中心,是长安选择的R&D之路,这一模式目前对长安影响明显。 海外收购涉及的问题是,收购后企业能否融入新的团队和文化。如果采用合资模式,外国车辆制造技术、质量控制水平和设备可以与中方共享,但真正的技术是保密的。因此,衡量并购和合资模式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对方的优势资源能否为我所用。 21世纪:你认为长安汽车倡导的海外收购和积极研发两种模式中,哪一种会更快产生效果?詹·张松:目前,我认为长安在海外设立R&D中心的模式还是比较好的。 因为如果企业没有积累,即使它收购了对方,它能否在共同的平台上说话也是一个问题。这就像一个博士生给一个新入学的大学生讲微积分。你能理解吗? 21世纪:然而,空的概念涉及“五个国家九个地方”的范围相对较大。这会不会导致企业的R&D成本过高?詹: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R&D成本的比重并不是最重的环节。如果开发出来的产品能有更长的生命周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能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效益。当然,低成本解决方案一直是独立品牌关注的焦点,但计算成本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 如果企业急于求成,不在R&D投资,R&D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不是一个长期的方法。从战略上忽视R&D,企业会因为小事而损失惨重。 21世纪:你是否担心积极的R&D会让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品牌竞争力?詹:当企业不确定时,各种担忧就会接踵而至。但目前,与国内几个自主品牌相比,长安近几年的研发努力取得了实效,基本满足了原战略制定的预期。 也许长安的R&D成本在开始时高于其他公司,但持续的投资使长安在今年发挥了它的实力。 我相信这种连续性将使长安的产品水平越来越高,品牌竞争力越来越强。 为完成第三阶段油耗限值做准备 21世纪:目前,中国市场已进入消费升级和新消费阶段,乘用车已开始向高性能升级,动力、节能和智能化已成为未来汽车产品的发展趋势。长安汽车如何应对这一趋势?詹·:如今,中国消费者的购车观念趋于理性,安全性、油耗和驾驶感已成为许多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因素。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企业进步的动力。 目前,长安各R&D技术部门正在研究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消费者未来的市场需求,以及企业满足这一需求的可能性和成本,都是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例如,长安在开发“蓝芯”动力总成解决方案时,不仅要考虑消费者驾驶时的动力感受,还要考虑油耗是否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油耗限值,是否能得到国家节能惠民补贴。 21世纪:现在最紧迫的是,国家即将出台的第三阶段油耗限制将会给自主汽车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长安对此有何回应?詹:目前,长安汽车要求其控制的每辆车都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油耗标准,我们对自己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达到新法规的要求,还要获得节能惠民的补贴。事实上,在政策完全公布之前,我们的技术规划和计算将在早期阶段完成。

标题:詹樟松:真正的品牌突破要靠软实力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