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28字,读完约11分钟
创新可以变得更大更强
中国证券公司要想尽快缩短与世界级投资银行的距离,创新和发展将成为必然选择。与综合治理前相比,行业资本实力大幅提升,守法稳健经营意识大幅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逐步提高,证券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行业经营风险大幅降低,为证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证券公司有能力和条件通过创新做大做强。
中国证券报:你如何看待中国证券业目前的发展阶段?与世界级投资银行相比,差距是什么?
王艳:与西方成熟的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证券市场相比,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年轻的市场,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20年。相应地,中国证券业也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
与国际一流投资银行相比,在业务范围、服务覆盖面和客户群体、产品创新能力和丰富程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以服务覆盖的区域和客户群为例,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是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的投资银行,大多是百年老店,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销售网络和客户群,资本实力雄厚,经营规模巨大;目前,中国证券公司主要服务于中国本土客户,其收入主要来自本土业务,因此缺乏全球经营机构、客户群体和销售网络。
从业务范围来看,内地证券公司主要从事经纪、投资银行等渠道业务。虽然也有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但总体来说,业务种类相对较少,业务规模也不尽如人意。与外国大银行相比,甚至与在香港经营的中国券商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例如,中国券商在香港的业务范围包括金融咨询、企业融资、并购、机构销售、投资服务、投资研究、固定收益、衍生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过桥贷款、私人财富管理、杠杆和结构。包括融资和商品交易在内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在二级市场,我们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二级市场配售和全球期货等服务,以及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创建、做市商和交易,如备兑认股权证、多头和空头证书、期权、期货、利率、汇率和结构性产品。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相关领域监管的逐步放开,中国证券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如果中国证券公司想尽快缩短与世界级投资银行的距离,创新和发展将成为必然选择。
中国证券报:目前,该行业呼吁放松管制,鼓励创新。你认为创新和监管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除管制的条件目前成熟了吗?
王艳:创新和监督是一对矛盾,但它们之间有辩证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创新应该放在首位,监管应该放在后面。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能够生产出如此多的创新产品,而且产品创新的速度如此之快,这不可避免地与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有关。鼓励产业创新,要适度放松监管;然而,在创新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后,监管必须到位。因为没有有效的监管,创新也会导致系统性风险。美国次贷衍生品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如何鼓励创新,实现有效监管,可能是证券业永恒的话题。
经过综合治理,国内证券业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与综合治理前相比,行业资本实力大幅提升,守法稳健经营意识大幅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逐步提高,证券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行业经营风险大幅降低,为证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证券公司有能力和条件通过创新做大做强。在监管政策的支持下,将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我看来,创新和发展是扩大资本市场和加强证券业的唯一途径。
系统“整合”培育“创新生态”
没有创新能力的投资银行迟早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没有投资银行的创新,就不会有证券业的大发展,但投资银行的创新不是孤立的,投资银行的创新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才能成功。
中国证券报:从证券公司过去20年的发展来看,创新不是一个新的口号,但到目前为止,证券公司的发展仍然严重同质化,创新明显不足。为什么会这样?哪些因素阻碍了证券公司的创新?
王艳:创新的概念首先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在他看来,创新就是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例如,与创新相关的要素包括技术、组织、制度、管理、市场和许多其他方面;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目标制定到目标实现的所有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需要有机结合。
一方面,证券行业在过去二十年中缺乏创新在于缺乏对创新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创新的生态环境尚未形成。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业总体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机制、基本金融工具数量和证券公司创新能力不足,监管政策不断摸索。市场投资者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以上因素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谈到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创新,首先要系统思考创新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创新包括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和监管创新;其次,证券业的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创新、市场主体的培育、体制机制的创新、监管的创新等。只有各级各方面的创新同步匹配,才能创造一个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环境。
外资市场和证券业的创新实践也验证了这一点。在美国,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的一些创新是由投资银行推动的,而其他创新则是由监管机构推动的。然而,无论谁是推动者,都离不开系统的创新生态环境。例如,围绕美国债券的所有产品创新都离不开强大的债券市场的创新和发展,包括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健全的信用评级体系、监管政策的支持、市场的开放和投资银行的创新推动。又如,美国私募股权的大规模发展源于美国144a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了吸引国际证券在美国发行,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允许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在首次认购私募发行的证券后,随时向其他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出售(最初有2-3年的限制出售期),从而使这种发行方式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许多创新的融资工具,如抵押贷款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都采用了私募。到1989年,私募的规模超过1700亿美元,占所有融资的三分之一。
对于投资银行本身来说,创新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创新是投资银行的天职,创新能力的强弱是投资银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没有创新能力的投资银行迟早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就证券业而言,没有投资银行的创新,证券业就不会有大的发展,但投资银行的创新不是孤立的,投资银行的创新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支撑才能成功。
中国证券报:证券业创新的条件是什么?您希望未来在哪些领域放松监管政策?
王艳:证券业的创新不仅仅是证券业本身的问题,它需要整个周边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与合作。例如,在创新基础金融产品方面,要有丰富多样的基础金融产品和风险对冲工具,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产品支持;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培养大量合格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客户基础,即投资者群体;在监管方面,要推动全社会特别是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的制度和制度创新,共同营造宽松的创新发展环境;在有效的市场服务方面,要提供简单高效的服务,为创新产品提供便捷的交易市场。我认为,证券业的创新必然会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发展创新业务需要相应的净资本和资金支持。放松净资本监管,放开资本,让证券公司为创新做好充足的资本准备。建立证券公司市场化融资环境,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允许证券公司拥有合理的杠杆率,使证券公司能够通过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券等债务渠道有效融资。
要进行创新,还必须放开业务控制,如放宽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范围,实行备案和发行;加快培育债券市场合适的投资者,推进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加快推出新的债券品种和各种利率及信用衍生品。二是加快在场外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使券商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流动性管理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使券商能够建立做市商业务的盈利模式。
以香港为创新实验场
紧跟内地创新政策,积极鼓励原创,紧跟同行创新趋势,大力推进后续创新。在鼓励内地企业进行创新的同时,他们也把香港市场作为在内地引进和培育创新业务的试验田。
中国证券报:招商证券(600999)今年有什么业务创新计划?
王艳:招商证券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中国最好的投资银行”。通过转型、跨境发展和创新,公司将建成规模经营、核心竞争力突出、引领创新、境内外业务全面发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方位经纪公司。
对于创新,公司的总体思路是紧跟国内创新政策,积极鼓励原创,密切跟踪同行的创新趋势,大力推进后续创新。公司将建立新的创新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对于重大战略创新和原创创新,公司领导会亲自关注,加大资源和激励力度,希望开发一批原创创新,引领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的创新发展战略是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发展的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紧跟市场和政策趋势,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创新业务中取得领先地位。要确保公司政策性创新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前瞻性地培育和发挥自主创新;以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先导,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支撑,重点在财富管理、融资融券、跨境业务、协议回购证券交易、直接投资基金、做市商、市场交易策略和场外交易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在鼓励内地企业进行原创性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将香港市场视为在内地引进和培育创新业务的“试验田”。香港的证券市场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市场准入门槛低,监管较少。目前,很多在内地做不到的事,都可以在香港做。对于内地证券公司来说,通过香港市场学习新业务有着天然的优势,而香港资本市场的许多业务可能成为内地证券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会先在香港公司培训海外团队,先在香港公司做生意,然后再培训内地人才。当内地市场条件具备时,我们将引进海外业务,推动内地业务创新。
《中国证券报》:具体来说,招商证券未来将如何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国际业务推动国内业务创新?
王艳:招商证券在香港建立了招商证券(香港)作为国际业务平台。目前,招商局证券(香港)牌照齐全,业务基础良好,创新业务相对较多。未来,我们准备积极出海,扩大和加强香港业务,积极发展内地没有、未来增长潜力巨大的业务,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先锋。一旦内地条件成熟,我们可以直接引进香港的商业经验,推动内地商业的创新。
招商证券(香港)的发展战略首先利用一级市场业务带动二级市场业务的发展,然后利用二级市场未来的渠道和客户资源支持一级市场业务的发展,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全功能投资银行。目前,虽然招商证券(香港)拥有完整的牌照,但由于整体业务规模较小,很难取得大的发展。因此,下一步首先要努力形成以投资银行为主导的规模效应,带动机构销售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其次,积极营销大中型客户,形成大、中、小的三维客户结构,逐步建立全产业链的客户服务体系。只有把招商证券(香港)做大做强,打造成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全功能经纪公司,招商证券(香港)才能成为创新业务的“试验田”,才能真正推动内地创新业务的发展。
标题:招商证券总裁王岩:为创新插上国际化翅膀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