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76字,读完约12分钟

“他是上海人的骄傲。他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学院外国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等四个科学院的院士。他就是前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教授。”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周为您介绍的。 徐冠华在“2012中国创新峰会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三大问题,即传统产业举步维艰,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无序发展,陷入“低附加值陷阱”,中小企业存活率低,难以做大做强。为了实现中国的经济转型,徐冠华呼吁政府转变职能,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步伐,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业。传统产业正在挣扎中国的经济转型面临三大问题。首先,传统产业正在苦苦挣扎。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产业规模巨大,对于解决就业问题、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国传统产业的低利润状况令人担忧。许多人认为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我以纸笔行业为例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据统计,中国各类笔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圆珠笔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可以说,中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世界制笔国。但是从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来看,我们的制笔行业确实是大而不强,甚至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生存危机。为什么?我认为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圆珠笔的“空集中化”,这似乎类似于我们信息产业的“空集中化”,中国获得的一美元中的所谓“/きだよ0 ”,进口笔、笔芯、技术和设备占了大部分。加上人工成本,剩余利润一般为2美分至5美分。利润如此之少,如何创新和扩大生产?如何支付越来越高的工资? 第二个原因是制笔产业链缺少其他环节,即在美国市场人民币从1元升值到1美元,包括了从产品设计、采购、物流、批发经营到零售服务的所有环节,这些价值链中创造更高利润的环节不在中国企业手中。因此,制笔行业并非没有利润,但我们的企业缺乏占据制笔行业高端价值链的能力。这种制笔行业的状况在中国传统行业中具有代表性。 低附加值陷阱的后果非常严重 第二,中国在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存在无序发展和“低附加值陷阱”。许多地方政府热衷于发展高科技产业,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优惠政策,重点是高科技产业。从实践来看,许多地方缺乏理性认识,这更多地表现在概念炒作、布局雷同、低水平竞争、盲目引进技术、缺乏有效的核心技术支持等方面。也就是说,它导致了“gdp理论的升级版”,因为无序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战略发展机遇的措施具有非常严重的后果。 以光伏产业为例,去年底,它遭遇了一个悲剧性的困境,一夜之间跌到了谷底。数据显示,浙江374家中小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处于半停产状态,甚至有70%-80%的企业停止了拉晶切片生产,破产转行的企业也不少。这种情况发人深省。事实上,历史上有过深刻的教训。本世纪初,仅仅几年时间,一场替代技术的危机,即以液晶面板为主要部件的平板显示器,取代了crt显像管,给中国彩电工业带来了创造性的破坏。我们花了20年的时间在当地创造了彩电行业95%的价值链,成为当时中国技术引进成功的典型范例。然而,2008年,中国彩电行业未能参与全球产业技术替代过程,致使80%的彩电产业链再次转移到国外。 目前,许多地方没有吸取教训,没有战略指导和技术支持的发展模式在一些新兴产业中仍在重复出现。在一些高科技企业中,我们的工作和经济活动与制笔等传统制造业没有本质区别。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高科技产业链低端活动的成功,如拧紧设备线,不一定会导致这些高科技产品高端活动的成功。事实上,在许多高科技企业中,我们仍然处于价值链的老位置,仍然被锁定在装配、加工和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而我们的高科技企业却陷入了“低附加值陷阱”,根本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向外国专利持有者支付每部国产手机价格的20%,电脑价格的30%,数控机床价格的20%-40%。调查显示,苹果每售出一部iphone,苹果就能获得58.5%的利润,而中国的组装代工公司只能获得1.8%。这表明,高新技术产品装配线并没有改变中国产业活动的性质,在这种路径下无法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第三个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存活率低,难以做大做强。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孕育大企业的摇篮。尽管近年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但存活率低、难以做大做强的问题仍然具有代表性。要找出原因,我认为融资困难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是普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大量私人资本正在努力寻找出路;另一方面,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究其原因,关键是我国企业融资金融体系缺乏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中介体系、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缺乏具有品牌、信誉和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 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低利润使企业缺乏R&D能力,缺乏市场化的公共R&D机构、R&D平台和技术平台;第二,知识产权保护薄弱,使得企业的研发成果无法进入市场,被其他企业复制;第三,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缺乏制约了企业的扩张能力。当前,应更加重视自主创新。从中国经济转型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我们从圆珠笔、彩电等行业的发展中学到了什么?最根本的是技术可以引进,但创新能力不能引进。实践一再表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只有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中国的产业要想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将其转化为自主知识资产,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发展平台,培养自己的技术开发团队,进行技术创新。 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强调自主创新?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占据了大部分国际市场,而其销量的扩张几乎没有发展到空.另一方面,我国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以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挤压了利润空.因此,虽然技术引进作为一种市场需求仍然是合理的,但必须从国家战略和技术层面明确,依靠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是根本出路。第二,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创新环境并不完善。 首先,创新环境的问题,创新的驱动力来自市场需求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然而,目前社会化市场化创新的不健全环境和激励机制的缺乏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此外,创新环境的不完善和公共服务的缺乏使得企业难以从社会和市场上获得技术创新的必要资源。 目前,政府已经牵头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目、专题、产学研结合等。我认为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政府需要更加重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创新环境建设,因为政府主导的项目只能涉及少数企业和少数R&D人才,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创新环境将惠及全社会,从而调动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众多人员的积极性,依靠市场力量组建一支强大的创新大军,形成中国自主创新蓬勃发展的局面。第二,政策导向问题。目前,中国企业创新力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也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让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例如,现有的以gdp为导向的机制使得国有企业不愿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不愿在竞争领域进行创新。例如,地方政府的长期利益和实际利益之间的博弈和权衡阻碍了中央政府鼓励创新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记得2006年制定了鼓励R&D投资的税前扣除政策,这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激励政策,但在中国,据我所知,实施情况并不理想,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另外,例如,创业板现有的进入标准等。,我听到的反映(是的),(它)使许多进入创业板的企业不再需要社会融资的支持,而真正急需支持的中小企业却无法进入,无法得到快速发展。政府的管理思想需要改变。第三,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还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刚才提到的制笔行业、彩电行业、光伏行业等很多案例,都表明我们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宏观层面和战略层面把握不够,过于依赖微观层面的项目运作,导致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后果。包括战略规划和前瞻性研究部署不足,导致产业技术升级和市场前景判断失误,如前瞻性研究部署不足,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市场机遇的研发,不能有效地作为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撑。例如,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性差,导致R&D市场和整个金融贸易产业链布局脱节,难以形成有序的高价值产业链。 第二,转型注重总规模的扩大,忽视质量的提高,以gdp为主导。Gdp主义是一种典型的计划思维,只注重产值的增长,而不注重附加值的提升。政府应该把期权还给市场。 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第一,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步伐。科技与经济如何结合?发达国家的实践给出了一个选择,那就是依靠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作为经济社会系统中资源配置的有效制度安排,不仅为科技与经济活动的结合提供了桥梁和纽带,而且可以通过筛选过程选出最佳者。 为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我认为我们必须关注几个方面:第一,市场竞争要求政府大力推进科技改革与经济改革的紧密结合,建立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企业创新不仅包括研发创新,还包括产品设计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因此,简单的技术突破不能解决市场竞争力问题。因此,孤立的科技改革和孤立的经济改革都不能解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科技改革和经济改革的紧密结合。 第二,市场竞争要求政府不要过多地干预和干预微观创新活动,给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一个更自由的氛围和更宽松的环境,放弃现有的政府主导的科技奖励和评估制度。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最根本的特征是不确定性,即使是最专业的人也很难判断哪项技术最终会被市场认可,政府官员也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仅通过指定项目的行政手段来判断和确定获奖者的成功率将非常低,并且很可能扼杀摇篮中的创新幼苗。因此,我们应该把期权还给市场。 第三,市场竞争要求有一个有利于生产、教育和研究相结合的面向市场的环境,并减少政府过度的行政干预。当然,我认为一些战略性产业有必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把生产、教育和研究结合起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许多中小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对于千千支持的产权持有者来说,生产、教育和研究不能主要由政府来实现,而是由市场和中介机构来实现。此时,我们看到的是一支集生产、教育和研究于一体的强大军队,而不是一些孤独的经营者。第二,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要求政府职能转变。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但政府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上仍然存在许多越位和缺位现象。本届政府的越位表现在通过实施项目干预微观经济和创新活动。我想解释一下,为了实现国家的主要战略目标,政府有必要推动一些重大项目。但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以项目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必须改革,因为项目运作方式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手段有明显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一是许多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难以受益,不是一个包容性的长期政策;第二,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其他环节之间不容易形成有效的联系;第三,容易导致“权力寻租”行为。 政府缺位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环境建设落后,宏观战略和政策把握不够。因此,政府应将其职能定位于提供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及与国家长期发展相关的战略研究、前瞻性布局和主要研究基础。我相信它能事半功倍。 推动传统产业自主创新刻不容缓 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即使在发达经济体中,传统产业仍然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经合组织2000年的统计,高技术和中高技术产业仅占总增加值的8.4%,而日本占9.9%,欧盟占8.3%,美国仅占7.9%。可以看出,高科技产业对一个国家gdp的贡献应该得到恰当的估计。事实上,传统产业并不绝对等同于低利润和低附加值。传统产业也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利润,这取决于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圆珠笔的外壳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注解。最近,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把重点放在发展新的制造业上,这表明传统产业不是传统产业,也不是悲观主义者眼中的夕阳产业。通过将高科技活动推广到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仍能照常崛起。当前,当务之急是呼吁经济和科技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当我们谈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时,我们听到的大多数声音都是关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当然,这也很重要,但传统产业绝不能脱离主流科技政策、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这也是我担任科技部部长多年后反思的结果。大力加快发展创新服务业大力加快发展创新服务业,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有些人习惯于把第三产业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分离出来,按照这种思路发展第三产业。事实上,第三产业的很多部分是在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分离的,所以第三产业不仅为人民服务,也为社会服务,服务和支持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大量创新服务机构和创新中介机构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可以说,没有现代服务业,就没有现代农业和现代制造业,而现代农业和现代制造业又是与现代服务业的第一、第二产业,即传统农业和传统制造业相分离的。因此,中国的经济转型必须依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创新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只有充分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服务业,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服务业是指通过市场经济机制为企业创新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业。它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发展创新型服务业,政府通过项目手段对经济活动实施大量微观干预,并调整为更加市场化的宏观管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选择和初衷。我们认为,创新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局。我们呼吁将创新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战略部署,并制定优惠政策,使创新服务业享受与高新技术产业同等的利益。尽管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的信心依然如故。这是由于我国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同,也是基于我们对中国经济转型诸多方面优势的认识,包括对国情和当地市场的潜在需求,以及对中国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这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民族基础。中国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资源是经济转型的宝贵战略资源,可以实现大生产、低流通的成本优势。高智能和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从“低成本R&D”到“低成本复合制造”的新的国家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集中全国的力量建设战略性产业和技术的组织优势及其技术溢出能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创新仍有巨大的空。 上一页12下一页

标题:徐冠华:中国经济转型面临三道难题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