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03字,读完约8分钟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高校德育工作逐渐暴露出若干问题。当代大学生热切期待在课堂上汲取知识、滋养精神,他们抱有较高的学习期望和社会期待,对抽象理论持疏离态度,而倾向于深入思考和探究复杂问题,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他们崇敬英雄,将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视为虽遥不可及但值得追求的目标。这些特点与“00”后普遍持有的正义感强、渴望独立成长和非常善良等特质相一致。因此,他们期望主题课教学环境能够成为弘扬真、善、美等主题的主流价值观。
中国的大众文化兴起于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改革与深入,开放程度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持续释放,使中国的社会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以后,大众的经济承受能力越来越强,而文化消费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大众的文化需给中国的群众文化创造了一个新的消费市场。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学习影响。无论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很爱看短视频,更多的人愿意在轻松中学习,在微笑中学习,因此大众文化很容易渗透进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对他们的心态造成一定影响。当今社会,生活的节奏很快,竞争很大,生活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让人的心境变得焦躁不安,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传统经典文化,也不会对现实进行深入的哲理思索,他们希冀通过主题教育课程,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便于缓解自身的压力并抒发情感。
大众文化对大学授课方式产生的影响。在传统的大学教育观念下,大学的课程体系比较单调枯燥,老师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既不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大学的课程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容易造成“机械性”“重复性”等现象,因此,大学的专业化、针对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资讯科技的持续发展与普及之下,媒体的资讯科技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进步。这种进步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进一步强化了大众文化的扩散效果,特别是得到了年轻人的普遍认同。因此,在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学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大众文化对大学授课内容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以流行文化为载体,通过将单调乏味的内容变得有趣易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方法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也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大学毕业生主要依赖教师的教授来获取知识。然而,随着大众文化的持续发展,大学的教学内容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大众文化为载体展示教育的内涵。这使得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习途径也变得多样化。例如,在大学中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可以播放相关的电影、历史电影、纪录片等,将电影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确保课堂的平稳过渡。这种发展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适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这种组合学生可以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教育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推动学校思想工作的深入发展。然而,当前大部分学校仍主要采用以课堂教授为主的教育方式,这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去甚远,也导致学生在知识吸收和应用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并表现出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足。因此,已经无法满足高校主题思想教育的需求。在媒介科技与资讯平台迅速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对于推动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众文化的环境中,高校也在运用新的价值观,并在教学中引进了一些新的词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运用了多媒体的手段,对教材中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进行了高效的传播,从而构建了一种以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还不断完善教学思路和方式,为主题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提高教学的质量。
那么,怎样把大众文化与高校的主题教育理论课结合起来,需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目前,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各种形式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其传播的速率与影响也在日益增大。为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理性调控,把握好其尺度。在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将高校德育工作与一般工作紧密结合,以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效率。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关注高校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优化和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体制。既要保留其核心价值,也要顺应时代潮流,借助主导和国家的力量,对其进行改造,阻止其负面影响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推动流行文化的发展,确保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获得优质的文化成果。同时,我们还应帮助高校学生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发挥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大众文化在时代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影响力近年来更是因为大众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显著增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国家的开放程度日益提升,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思想教育、经济以及文化各领域的同步发展。在此背景下,大众文化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规模,能够更好地传承其精华内涵,同时剔除其中的糟粕。为此,我们号召大学生自觉地拒绝浅显的大众文化,并加强学习现行的思想教育方法加以改进与调整。要利用现代传媒等新兴传播途径,大力弘扬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这样既能体现出传媒的时代特征,又能使有关的思想教育的文化内涵成为大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文化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受到其他意识观念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发挥大众文化的融合性。大众文化以其无形的方式融入高校教学、生活当中,对高校学生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因此,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主题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从而确保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平等的、和谐的交往。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学校活动所蕴含的精神与理性思考价值,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大众文化多途径发挥育人关键性。思想主题教育是提升学生思想素养的重要手段,大众文化冲击了其权威性,导致学生凝聚力和责任感下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教育的权威性,完善教学机制,应将政策、法律等素材融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爱国热情。思想教育不仅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启发心灵与情感,达到共鸣。教师需要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高校的学生长期待在学校里,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都会受到学校文化的深刻影响。优良的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正面心态,使其在长期内接受优良的文化熏陶。建设校园文化需要多种文化的支持,学校有关方面要利用大众化的媒介来展示新的校园文化形式,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自觉水平,增强文化自信。主流文化要重视大学生的利益诉求,用恰当的理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为此,在多文化共同发力育人的社会背景下,大众文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与高校育人途径融洽相处。后续高校应加强高素质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高校还应将主流大众文化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和科研之中,使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作者:周江文,柯紫薇,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标题: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jj/3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