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6字,读完约4分钟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作出了政策安排。如何理解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状?如何准确把握“三农”政策的重点?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做了全面分析。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要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11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八个连续增长”,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增长4.5%。这直接关系到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今年的粮食生产情况如何? 韩军:2011年粮食丰收是“好政策、好市场、好人民、好天助”的结果。增加支持政策、稳定的食品价格、大规模推广主要增产技术和低于正常水平的灾害水平是增产的主要原因。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为中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粮食供应量的计算,虽然我国粮食自给率已降至90%,但大豆主要是进口而非粮食,主要粮食品种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自给率仍超过98%。 虽然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抗灾减灾能力低下,粮食依赖天气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土地和水资源的限制越来越紧,仍然很难确保粮食供求平衡;物质投入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种粮比较效益低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粮食主产区仍存在抓粮大贡献、抓粮赔钱的问题。2011年,13个粮食主产省的产量占全国的76%,为全国粮食增产贡献了90.5%。一些主要产粮区反映,粮食已成为负担,而不是优势。以吉林省为例,为实施国家粮食增产1000亿斤的计划,吉林省计划增产粮食100亿斤,计划建设1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17.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9.5亿元,其余由省、市、县支持。目前,很难筹集到资金。近年来,中国第二大产粮省河南的人均财政支出一直是全国最低的。2009年,人均财政支出仅为3063元,而上海为15563元,是河南的五倍多。今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仍然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政策部署上看,稳定粮食生产,必须继续调动农民种粮和就地抓粮的积极性。 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不应该放松和做好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对粮食生产的直接补贴,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这是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说,今年将部署哪些政策?韩军:首先,保持食品价格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价格总水平相比,当前食品价格总水平不高。合理提高粮食价格是保证粮食供给、平衡工农业利益的手段,也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内容。合理控制粮食价格,稳步提高小麦和大米最低收购价。第二,完善对种粮农民财政补贴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柴油、化肥、农业服务和劳动力成本的价格持续上涨,种植粮食的成本不断增加。价格上涨抵消了补贴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种植粮食的收入下降了,农民有了抱怨。我们要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提高补贴标准,使之能够补偿农民种粮的成本,保证农民有适当的收入。三是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2011年,中央政府向200个主要产粮县发放了200亿元人民币(每个县1000万元人民币)。中央政府对产粮大县实行奖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产粮大县的财政困难,保护了产粮大县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然而,产粮大县普遍反映出激励资金规模仍然很小。例如,2011年,中央政府向河南省产粮大县发放奖励资金,平均每亩仅11元,低于粮食总产量每斤1.5美分。目前,主要产粮县的财政困难仍然十分突出。中央政府要根据县级财政人均财力,为产粮大县安排奖励资金,逐步使产粮大县人均财力达到全国县级平均水平,保证产粮大县基本支出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产粮大县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第四,继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依靠单一技术难以实现大规模均衡增产。要整合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标题:韩俊:全面认识当前我国“三农”形势和政策部署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7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