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5字,读完约4分钟

图为德国波尔基金会合伙人曹科。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在金边,我的主要工作是促进中资企业与当地人民和非政府组织的协调,通过协商增进互信,探索合作机制,最终使投资项目活跃起来。”社会和环境效益。”

德国波尔基金会29岁的合伙人曹科在接受Zhongxin.com记者采访时作出了上述表示..作为一名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曹科一年前来到柬埔寨金边。这位拥有美国耶鲁大学环境管理硕士学位的年轻学者致力于为在柬埔寨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在谈到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以及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时,曹科指出,首先要做好投资前研究,不仅要看到商机而不要看到风险,还要在市场、法规、政策、融资和劳务等方面做详细的调查和应对措施。相对而言,投资企业很容易忽视项目的负面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所带来的风险。在海外,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项目与当地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容易发生冲突。例如,在柬埔寨的万古湖项目、缅甸的密松水电站和赞比亚的谦比希铜矿,中资企业遇到了麻烦,影响了项目的进展。虽然情况有所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中资企业的盲目投资行为。

曹可:中国企业“走出去”须做好功课

曹科认为,准备对外投资是一项专业性的系统工程。首先,项目社会效益的公众咨询、合规性审查、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长期指标监测等一系列工作应符合国际标准。例如,早期投资团队应学习世界银行和亚行对投资项目引入的社会环境保护措施,对具有典型环境和社会事务工作的项目进行检查,注意引入熟悉农村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人员,充实人员,关注环境和社会事务的具体实施和成效,而不仅仅是向监管机构提交报告和文件。

曹可:中国企业“走出去”须做好功课

第二,增加业务的透明度,并积极与当地人民、相关非政府组织和媒体沟通。一些中资企业可能认为没有必要与他们多交流,或者交流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麻烦。事实上,这种回避可能会加剧当地人的猜疑,增加双方的隔阂,影响工程进度。

例如,在中国广西有色金属勘探区投资柬埔寨的村民向非政府组织抱怨说,他们看到“中国士兵”在工作,经过非政府组织的调查,他们只是穿着迷彩服工作的普通中国工人。另一个例子是,不久前,路透社发表了一份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友联集团在柬埔寨拆迁补偿纠纷及其对生态影响的报告。内容总体上是客观的,但文章的结尾暗示这个项目与中国政府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有关。实际情况并不那么复杂。这也显示了另一个现象。在海外舆论和民众眼中,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的形象容易被缠住,别有用心的人容易挑起矛盾,导致投资项目受阻。

曹可:中国企业“走出去”须做好功课

事实上,国际化程度高的公司和世界银行、亚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曹科表示,在项目启动前,他们会主动联系批评该项目的非政府组织,听取意见并给出反馈。世界银行支持的老挝南屯2号水电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世界银行、开发商和反对这一项目的非政府组织已经进行了近十年的对抗和磨合。

曹可:中国企业“走出去”须做好功课

柬埔寨正处于全面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投资机会多,外资项目层出不穷。据了解,目前,中国在柬埔寨的投资在外国投资项目中排名第一,但也遇到了最大的风险。曹科说,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柬埔寨投资的5个大型水电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总投资近15亿美元。鄂尔多斯集团投资的房地产、火电厂、铝土矿项目和友联集团投资的旅游房地产项目等其他著名中资项目均超过10亿美元。然而,包括鄂尔多斯集团在内的中资企业参与的万家湖房地产开发项目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柬埔寨遭遇的最大风暴,涉及4000多起居民赔偿纠纷。最后,在世界银行的干预下,大多数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曹可:中国企业“走出去”须做好功课

柬埔寨严重依赖国际援助。2010年,捐助国认捐11亿美元,占当年政府支出的一半。由于国际社会的干预和影响,柬埔寨的非政府组织、反对党和媒体数量相对较多。一些非政府组织可以在更高的政策层面上参与对话,柬埔寨政府也将就政策制定和具体项目与非政府组织协商。

曹科认为,有效地运营非政府组织并不比运营企业容易。他认为,中国非政府组织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是在公众参与和政策互动方面扩大空。在环境治理、气候变化和其他领域,非政府组织处于领先地位。一些当地非政府组织发起的pm 2.5“公民自我测试”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有助于建设一个具有复原力和活力的公民社会。

标题:曹可:中国企业“走出去”须做好功课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