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7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六年多的发展,曾经备受期待的企业年金市场已经达到了3570亿元,与最初预测的到2010年底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相差甚远。被授予“上海十大金融家”称号的平安养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永茂日前在接受《中国商报》采访时表示,原因是没有出台强有力的推广政策,市场过度竞争是企业年金发展的“难以承受之痛”。 平安养老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实现整体盈利。但是,与其企业利润构成相比,利润全部由保险业务贡献,而企业年金仍处于亏损状态。杜永茂表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企业年金可能要运营十年才能盈利。 杜永茂认为,平安养老金作为企业年金业务和平安集团原有保险业务的“两大支柱”,其整体盈利能力主要归功于过去几年的“保险年金”业务战略。“在平安养老去年2亿多元的利润中,其构成实际上在保险业务中实现了3亿多元的利润,而年金业务损失了约1亿元,而公司的年金业务在过去的6-7年中持续亏损。由于政策支持不足、集团保险业务类型复杂、利润微薄,养老保险公司比其他类型的保险公司更难盈利。现在,年金的盈利模式还不是特别清楚,对于一个单一的年金公司来说就更加困难了。根据他的预测:“年金业务的利润基本上需要10年以上。就平安而言,目前我们从模型中计算出,企业年金业务在2014年至2015年将实现盈利,但总体投资需要几年才能收回。“ 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平安养老保险的委托企业年金达到461.4亿元,投资管理达到580亿元,总计约1041.4亿元,成为行业内首个突破1000亿元规模的公司。”企业年金进入了一个“渐进期”。发展困境的根源之一是国家促进企业年金的一些政策相对缓慢。”谈到政策推广不力,杜永茂觉得这对企业年金影响很大。 据报道,2008年以前,企业年金单位缴费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税前约为8.33%,2008年降至4%。这一变化使得客户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支付积极性降低。2009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文件,将税收优惠政策上调至5%,但与原税收优惠政策仍有一定差距。与大多数国家采用的eet后端征税模式不同,我国企业年金采用tee前端征税模式,个人缴费在时间和金额上没有太多的税收优惠。然而,商业养老保险中的递延所得税产品试点项目始终处于“在吉他后面还藏着半张脸不让我们看”的阶段。 “由于行业模式最初是按照1万亿元的年金规模设计的,目前有39家管理实体和61名合格的管理人员争夺年金‘蛋糕’,平均每年增加近500亿元。”在杜永茂看来,行业间的激烈竞争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年金管理办法只限定了费用的上限,但目前的市场情况是,最高的三项费用,包括信托管理费、投资管理费和账户管理费,还没有达到规定上限的1/3,而最低的一项一般处于1/20的低水平。出现了“零费用”的现象。平均而言,托管费和投资管理费的总额相当于规定上限的1/5 ~ 1/4。” 杜永茂认为,正是由于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一些客户对投资经理实施了竞争性排名,影响了“稳定增值”年金投资的目的,尤其是在单一企业年金计划中。据报道,2011年,平安养老企业年金的年化投资收益率深圳社保为3.9%,集体计划为1.19%,单项计划为0.79%,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杜永茂用“稳健”一词概括了今年的投资策略。“目前,年金投资主要以固定收益为主,股市不够明朗,所以将保持低位水平,而固定收益将主要放在大额协议存款、国债和信用良好的公司债券上。不过,未来的年金投资可能会适度放松,经济适用房和良好的信托产品将被纳入考虑范围。” 根据安全养老计划,公司成立后的第二个五年,年金和长期保险管理资产达到3000亿元,短期保险规模达到480亿元以上,利润达到35亿元以上。

标题:平安养老董事长杜永茂:年金亟待较强政策推动

地址:http://www.t46t.com/mrxw/12499.html